当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黑龙江佳木斯的产品借跨境电商登上全球货架,当惠州老鞋厂从“接单生产”迈向“自主品牌出海”,中国产业带正在政策东风与平台赋能的双重驱动下,迎来全球化发展的全新机遇。作为跨境电商领域的领军者,SHEIN以创新模式打通产业带与全球市场的连接通道,让中国制造的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持续绽放。
自2023年推出“500城产业带出海计划”以来,SHEIN的赋能网络不断延伸,截至今年6月已覆盖近400城产业带,合作版图从传统制造业集聚区拓展至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依托服装自主品牌起家的SHEIN深耕平台模式,不仅汇聚了大量第三方知名品牌,更助力众多制造企业完成从本土工厂到跨境大卖的转型,孵化出一批亮眼的出海新品牌,产业带上行的故事正在各地上演。
在SHEIN的赋能案例中,首饰厂商尚富顺的成长颇具代表性。曾因老客户订单缩水,他的工厂从几十人缩减至3人,2023年入驻SHEIN后,店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无需投放广告,每月仍有110多万名海外消费者进店浏览,近一年销售额达一千三百多万元,多款饰品周销千单,仓库里的爆款备货“几天就能卖空”。
惠州鞋厂老板傅女士的转型同样非常成功。她经营的老牌鞋厂曾长期为欧洲中高端品牌生产皮鞋,却因客户订单骤减陷入困境。效仿SHEIN自营品牌的供应链模式,傅女士对工厂进行全面改造,使其完全适配跨境零售需求。
转型成效立竿见影:入驻SHEIN平台后,工厂月销售额突破300万元,产线规模迅速扩大至原来的3倍。更令人欣喜的是,旺盛的订单需求让工厂不仅实现了员工数量翻番,还带动了周边十余家鞋厂共同加入出海行列。如今,傅女士的工厂已发展成为拥有8000平方米新厂区的现代化生产基地,新增了视觉设计、供应链管理等专业岗位,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这些企业的成功逆袭,根源在于SHEIN带来的模式革新。依托覆盖全球超160国的销售网络、成熟的营销经验与创新的供应链能力,SHEIN将跨境电商从少数企业的路径变为中小卖家的机遇,让产业带企业直接链接海外消费者,实现制造能力的全球升级。
作为“亦师亦友”的伙伴,SHEIN的价值更体现在产业生态的全方位赋能:在供应链端,带动傅女士等厂商用数字化技术革新生产销售方式,提升效能;在竞争层面,以时尚创新调性引导饰品、美妆等产业带商家避开价格战,通过设计创新发掘细分赛道,其数字化后台工具更助力卖家精准开发商品,规避库存风险;在就业领域,“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等新职业让更多年轻人找到职业发展路径,湛江吴川镇、江西堆子前镇等地涌现村民开网店热潮,吸引中青年返乡创业。
更值得关注的是,SHEIN通过打造“按需供应链”模式,精准破解了工厂“库存高企”的痛点,让它们“敢扩产、能留人”;此外,SHEIN通过“500城产业带出海计划”、“爆单计划”等重点项目,搭配买手、客服团队等专业团队手把手带卖家选品、上架、出单,直接为工厂“加订单”。有卖家直言:“现在跨境电商平台能给到的海外热卖趋势分析太细致了,比如情人节,单是消费者青睐的元素就提供给我们几十种不同的参考,我现在完全不用猜市场,只管保障生产。”
在人才培育上,SHEIN作为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企业,构建“培训-认证-就业”全链条体系。今年8月7日,其产教评共享实训基地在广州揭牌,已与全国20余所院校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破解产业结构性就业矛盾。
据悉,SHEIN计划今年年底前通过180场左右产业带活动,带动更多企业融入全球市场。从产业端的供应链革新到人才端的生态搭建,SHEIN正以全方位赋能降低出海门槛,让无论身处一线还是乡镇的卖家都能拿到全球化的“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