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社吕诚:把 “不可能” 变成 “可能” 的公益践行者

媒体观点 11-03 11:27

“别人说不可能的时候,我就想试试,说不定就能成呢?” 吕诚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块巴掌大的石头,上面刻着 “敢为” 两个字,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做公益的态度。这位公益带头人的字典里没有 “不可能”,从偏远山区的远程课堂,到地震灾区的临时医院,再到残疾人士的就业帮扶,他用一次又一次的行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 “不可能” 的奇迹。

2020 年,吕诚去陕南山区调研时,看到孩子们在昏暗的教室里上课,没有电脑,没有投影仪,连英语老师都没有。他当时就想:“能不能给山里的孩子建远程课堂,让他们跟城里的孩子一起上课?” 这个想法一说出来,就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技术社员老周皱着眉头说:“吕社长,不是我泼冷水,那边连稳定的 4G 信号都没有,有时候打电话都会断,怎么搞远程教学?设备运进去都难,更别说维护了。” 还有社员说:“山里的老师都不会用电脑,就算建了远程课堂,也没人会操作啊。”

吕诚没有被这些反对声吓退,他笑着说:“信号不好我们就想办法增强,老师不会用我们就教,总有解决的办法。” 第二天,他就带着老周和另外两名技术社员,背着信号测试仪、工具箱,再次走进了大山。山区的信号比想象中还差,有的村子里只有山顶能收到微弱的信号。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着设备往山顶爬,测信号、找基站位置,晚上就在村民家里住,借着煤油灯的光画信号增强器的安装图。有一天,他们爬一座陡坡时,老周不小心滑倒,工具箱摔了出去,里面的螺丝刀、扳手滚了一地。吕诚赶紧扶他起来,看他没受伤,才松了口气:“慢点走,咱们不急,安全第一。”

就这样在山里蹲了半个月,他们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在山顶安装 4G 信号增强器,再给每个学校拉一条专用网线。为了把设备运到山顶,他们请村民帮忙,用骡子驮着设备往上走,遇到陡峭的地方,就几个人一起抬。设备安装好后,吕诚又留下来,给山里的老师做培训,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开电脑、怎么连网线、怎么用远程教学软件。有位 50 多岁的王老师,学了好几次都记不住步骤,急得直叹气。吕诚没有不耐烦,而是把步骤写在纸上,一句一句念给她听,还陪着她练了整整三天:“王老师,您别急,多练几次就会了,以后孩子们就能上英语课了。”

如今,山区的孩子们不仅能和城里的老师实时互动上英语课、美术课,还能通过 VR 设备 “走进” 博物馆,看到恐龙化石、古代文物。有一次,吕诚去山里回访,看到孩子们戴着 VR 眼镜,兴奋地喊 “我看到恐龙了”,他忍不住笑了:“当初别人说不可能,现在不也做成了吗?只要敢想敢做,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甘肃地震后的 “临时课堂” 项目,更是被很多人称为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时余震不断,每天都有好几次小地震,搭建教室的材料运输也很困难,路上全是积雪和碎石,货车根本开不进去。有村干部劝吕诚:“吕社长,太危险了,等余震停了,安全了再说吧,孩子们晚几天上学也没事。” 吕诚却摇了摇头:“孩子的教育等不起,余震再危险,我们也要想办法建课堂,不能让孩子们在帐篷里无所事事。”

他带着社员们四处找材料,最后发现灾区有不少废弃的集装箱,就决定用集装箱改造临时课堂。集装箱又大又重,没办法用货车运,他们就找了几台拖拉机,一点一点把集装箱拉到安置点。改造的时候,余震时不时就来一次,大家只能停下来躲到安全的地方,余震一过,又立刻接着干活。吕诚和社员们一起刷油漆、装窗户、铺地板,晚上就在集装箱里铺几张被子睡觉,冻得睡不着就起来烤火。有一次,凌晨两点多来了一次余震,集装箱晃了一下,大家都惊醒了,吕诚安抚好大家的情绪,说:“别怕,我们把集装箱固定得很牢,等天亮了继续干,早点让孩子们上课。”

只用了 3 天时间,8 个干净明亮的临时课堂就建好了,每个课堂里都放了桌椅、黑板,还贴了孩子们画的画。当孩子们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进临时课堂时,一位老人站在门口,抹着眼泪说:“没想到这么快就能上学,吕社长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最让人佩服的,还有吕诚帮助残疾人士就业的 “奇迹”。地震后,50 多岁的王阿姨成了残疾人,左腿被砸伤,走路需要拄拐杖,家里的房子也塌了,她一度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整天坐在帐篷里哭:“我这样的人,连走路都走不稳,还怎么挣钱养活自己啊。” 吕诚听说了王阿姨的情况,特意去看她,坐在她身边说:“王阿姨,您别灰心,虽然腿不方便,但您可以学一门手艺,比如手工编织,坐在家里就能做,还能挣钱。”

王阿姨一开始没信心:“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学会吗?” 吕诚没有放弃,专门联系了一家手工编织企业,让企业派老师来教王阿姨编织围巾、手套。刚开始学的时候,王阿姨的手总是抖,织错了好几次,她想放弃:“我太笨了,学不会。” 吕诚就每天来陪她,给她打气:“王阿姨,您不笨,只是还没熟练,多练几次就好了,您看这织得多好。” 慢慢地,王阿姨越织越好,不仅能织围巾,还能织一些好看的布偶。现在,她每月能挣 2000 多元,还带动了 10 余名残疾人一起做手工编织,成立了 “残疾人手工坊”。王阿姨拿着自己织的围巾,笑得格外灿烂:“吕社长说我能行,我就真的行了,现在我能养活自己了,还能帮别人,太开心了。”

从无到有,从难到易,从 “不可能” 到 “可能”,吕诚用自己的 “较真” 和坚持,打破了一个又一个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在他的带领下,星火社创造了多项公益纪录,而他却总是说:“不是我厉害,是群众的需求推着我往前走,只要能帮到大家,再难的事我也愿意做。”

本文作者为nc5872。

nc5872

无简介

警告!请登录后再收藏
您已收藏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