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国庆8天假期,全国出游人数达8.88亿人次,旅游总花费8090亿元,然而人均消费仅870元。不少民宿老板反馈,尽管旅游人数增多,但收入却有所下降。一边是旅游人数的增加,另一边却是收入的停滞不前,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特殊景象。
文旅项目同质化 年轻人消费观转变
近年来,以风景古镇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发展陷入停滞,甚至有些古镇刚建成不久便停业倒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数据显示,超70%的新建文旅项目在三年内会陷入经营困境。究其原因,在于它们因循守旧,缺乏文化内核,难以产生长尾效应。仿古建筑、义乌小商品、网红小吃和民俗表演千篇一律,即便采用“内卷式免门票”策略,也无法改变客流上升但利润下降的局面。
除门票减免导致收入下降外,民宿和旅游景区收入下滑的另一因素是游客“看完即走”。大部分游客仅在景区开放时段进行过路式游览,路途消耗挤压了消费时间,既无过夜消费,也缺少二次消费。
此外,由于国庆假期出游集中,上亿人在这几天出行,短期拥挤与长期淡季成为多数景点的常态。部分酒店为应对假期招聘短期员工,导致成本上升,而淡季空置率却超60%。从长远来看,这种脉冲式需求推高了运营成本,难以产生持续收益。
超级现象级出圈 真诚才是必杀技
近年来,有几个超级现象级文旅项目相继走红。例如,淄博烧烤以50 - 80元的人均消费、明码标价的真诚服务,带动了旅游业的火爆。数据显示,在人均消费220元的情况下,综合收入增加了65亿元;榕江村超则通过免门票和民俗体验,将“看球 + 长桌宴 + 苗寨徒步”相结合,客单价提高了70%,回头客占比持续攀升。
老牌旅游景区衰败的首要原因在于口碑。在信息传播迅速的当下,任何“坑游客”的行为都可能让前期努力付诸东流。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流量,而是信任。良好的口碑可以将国庆游客转化为全年常客。
国庆假期经济的“冷”与“热”,本质上是流量红利衰减和体验红利崛起的分水岭。在地域文化、游客体验和真诚服务方面持续创新,就能将八天的人潮转化为全年的“钱潮”。
本文作者为百利好环球。
龙讯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龙讯财经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龙讯财经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