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海拔3000米的高山地带,科研人员正小心翼翼地采集着一种高山植物的样本,这不是普通的野外考察,而是植物医生研发团队为寻找更优质护肤原料开展的日常工作。对很多人来说,护肤品的诞生似乎只与工厂流水线有关,但植物医生的探索却从这些人迹罕至的高山开始,而如今,这个以科研为底色的品牌,正带着对高山植物护肤的深耕,迈向IPO的新征程。
植物医生为了把高山植物中的活性成分精准转化为护肤功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研体系。品牌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成立了中科昆植植物医生研发中心,主要负责产品基础研究和新品研发;设置“五大基地”,包括昆明植物护肤研发实验室、北京亚太皮肤科学研究所、广州顺德植物护肤配方及临床研究基地、日本东京汉方护肤科学研究中心和植物医生—江南大学中国化妆品原料成分研发基地,主要负责活性原料、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品质保证等研发。
截至2025年5月31日,这套研发体系已为植物医生带来212项专利,其中59项是需要长期技术积累的发明专利。这些专利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力支撑。2022年至2024年,植物医生研发投入分别达7,377.39万元、7,587.63万元和6,633.4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始终保持在3%以上,在美妆行业中,这样的投入力度,让科研转化有了稳定的资金保障。
也正是这份对科研的坚守,让植物医生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稳定在21亿元以上,分别为211,719.18万元、215,108.84万元和215,571.71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从15,803.93万元增长至24,300.01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00%。这份成绩单没有依赖短期营销噱头,而是靠一款款有科研支撑的产品,慢慢积累起消费者的信任。
如今启动IPO,对植物医生而言,更像是给高山植物护肤研发“打开了新窗口”。如果能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品牌或许能建立更多高山植物研究基地,深入挖掘未被发现的护肤成分;也能升级实验室设备,让成分分析更精准、配方研发更高效。而对整个国货美妆行业来说,这或许也是一种启示,当品牌把精力放在科研深耕上,而非单纯的营销造势上,才能走出更长远的路。
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植物医生IPO的意义,最终实实在在落到了产品层面。随着IPO的推进,品牌有望获得更充足的资源投入研发与生产,未来或许能推出更多含高山植物活性成分的护肤品,让优质护肤体验惠及更广泛人群,打造出功效更精准的专属配方,切实解决消费者的护肤困扰。植物医生的IPO,正是为这份“肌肤守护承诺”注入了更强的实现动力,让消费者对优质国货护肤的未来有了更多值得期待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