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族裔与年轻人的双重打击:歧视与AI的双刃剑
贫富鸿沟的扩大,不仅是收入层面的,更是族裔和年龄的深层裂痕。黑人和许多年轻人的失业率大幅上升,8月份美国整体失业率升至4.3%,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高达6.5%——这是剔除疫情特殊时期后近十年最高。劳工部数据显示,这涵盖了20至24岁拥有学士学位且正在求职的年轻人。经济学家将矛头指向人工智能:ChatGPT等工具如今能自动化许多新手岗位,让入门级工作瞬间蒸发。
年轻人的信心跌至谷底。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18至34岁的群体本该是最乐观的,但今年年初以来,他们的悲观情绪竟超过55岁以上人群。库嫩教授感叹:“这种情况极为少见。他们没有房子,401(k)里没有大笔投资,而且最担心在经济下滑时失业。”少数族裔的处境更为严峻。西班牙裔失业率为5.3%,虽略低于一年前,但较7月份上升;非裔群体则从一年前的6.1%跃升至7.5%。历史上,黑人劳动者更易从事低技能职位,面临长期歧视,当招聘放缓时,这种不公变本加厉。联邦政府的裁员也加剧了这一问题,黑人在联邦雇员中的占比较高,导致黑人大学毕业生失业率飙升。
真实故事更能触动人心。在芝加哥,富人区北岸的豪宅市场热到爆炸:今年迄今,400万美元以上豪宅成交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当地中介耶拿·拉德奈感慨,“我们以为疫情够疯狂了,现在比那时候疯狂十倍。”她最近卖出一套价值3100万美元的带私人海滩豪宅,买家因资产增值25%而信心爆棚。但在芝加哥北区,40岁的出租车司机阿尔弗雷德·巴阿——20年前从加纳移民而来——却在挣扎。他和妻子、两个孩子租房度日,本想买房,却因房价高企和收入锐减而梦碎。疫情后机场客流复苏让他一年能挣8万美元,但最近等待时间常超一小时,今年收入恐仅一半。杂货账单和开支却大幅上涨,他苦涩地说:“赚来的钱刚够付账单,今年存不下一分钱。”
两个平行世界的撕裂:从芝加哥到全国的镜像
这种“分屏”景象并非孤例,而是全国性的镜像。股票牛市和科技、金融领域的强劲增长,正创造无数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让美国生活撕裂成两个平行世界。芝加哥的对比尤为刺眼:富人区豪宅成交火爆,而底层移民如巴阿般苦苦支撑。科技浪潮虽为富豪带来财富,却让年轻人失业恐慌加剧;房价暴涨虽让资产持有者欢呼,却让无产者望洋兴叹。
总之,美国的贫富鸿沟再度加剧,不仅是经济数据的冰冷警示,更是社会公平的警钟。低收入者的工资停滞、失业风暴和住房危机,正蚕食着“美国梦”的根基。如果不及时干预,这种分化将进一步撕裂社会 fabric,导致消费不均、种族紧张和代际冲突。或许,是时候反思:一个国家怎能让一半人狂欢,另一半人绝望?只有通过政策改革,如加强就业保障和住房补贴,才能弥合这道裂痕,让经济真正惠及每一个人。否则,这个渐行渐远的“双世界”,终将酿成更大的风暴。
综合来看,贫富鸿沟加剧对美元的影响是双重的。短期内,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和投资活动,以及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可能继续支撑其价值。但长期来看,低收入群体消费疲软、劳动力市场分化和潜在的政策调整可能削弱经济基本面,增加美元下行风险。如果社会不平等问题持续恶化,引发更广泛的经济或政治动荡,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可能面临挑战。投资者需密切关注美联储政策动向和全球经济对比,以判断美元的未来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