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为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擘画蓝图。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一时代命题下,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以创新实践交出答卷。通过破解“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四大痛点,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产品流通体系,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的贵州方案。
枢纽平台:从生态资源到产业资产的转化引擎
作为贵州省首个专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商品现货交易场所,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自2022年成立以来,承担起盘活区域生态资源的重任。平台通过市场化手段,串联生态资源上下游企业、物流企业、质检机构及政府部门,形成完整闭环。以大蒜产业为例,平台将金乡、杞县等主产区的分散资源整合为标准化商品,通过分级定价机制,使优质蒜头出口溢价率提升25%,次级蒜头深加工转化率突破60%,真正实现物尽其用。
规则创新,全链条标准化重塑产业生态
面对生态产品“交易规则缺失、市场信息割裂”的顽疾,交易中心以全链条标准化破题。在种植端,平台推行“订单农业+标准化种植”模式,要求合作社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将农药残留检测项扩展至28项,确保原料绿色无污染;在流通端,通过数字化仓储系统实现全国库存动态监控,将干蒜流通损耗率从30%降至5%以内;在销售端,依托华夏国际App发布实时现货指导价,帮助种植户提前三个月锁定。
绿色范式,以全流通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的创新实践,正在重构农业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其首创的订单存续期内流转机制,允许市场主体在合约期内二次转让订单。平台正在探索“生态调节服务”的价值核算,将土壤改良、碳汇积累等生态效益量化为交易凭证,为未来参与碳交易市场奠定基础。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的目标不仅是解决流通问题,更要让生态保护者获得经济回报。随着平台下沉至更多农产品原产地,其构建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将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服务纳入评估范畴,形成“物质供给+生态调节”的双重价值实现路径。
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的探索绝非纸上谈兵,而是以切实行动打通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从解决当下农产品流通难题,到前瞻布局生态服务价值核算,每一步都脚踏实地。它让我们坚信,农业绿色转型之路虽充满挑战,但只要创新不止、探索不停,就能让生态与经济同频共振,为乡村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