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坊以开放促改革,探索外资融入中国新路径

媒体观点 08-26 15:00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始终以坚定的步伐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吸引世界投资者共享发展机遇。近期,国务院最新政策吹风会上宣布,77项源自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正式向全国推广,其中跨境资金池优化、支付国际化等金融领域创新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

截至今年5月,上海跨国公司设立的跨境资金池数量已达169家,集中外债额度高达2468.3亿美元,境外放款额度更是超过800亿美元。这一系列数字是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实践,更是外资企业与中国市场同频共振、共谋发展的有力证明。在跨境资金管理规则日益清晰、顺畅的背景下,外资在华投资将更加灵活,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jpg

回顾中国45年的对外开放历程,本土企业与外资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众多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成功案例,水井坊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成功案例,水井坊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开放与合作的智慧。

早在2006年,水井坊便与全球最大的烈酒公司帝亚吉欧展开接触,探讨合作可能。在政策的支持下,水井坊成为外资在集团公司层面投资的试点,开创了外资首次控股中国名酒企业的先河。这一创举为水井坊带来了国际化的管理视野,为中国白酒行业的开放与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2014年国家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取消了“名优白酒必须由中方控股”的规定,为白酒行业的进一步开放打开了大门。水井坊借此东风,与帝亚吉欧的合作更加紧密,将中国的酿酒传统技艺与文化同国际化的管理经验深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企业特色和竞争优势。

水井坊与帝亚吉欧的合作展示了外资在中国市场的积极作用,也是当前鼓励外资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一部分。帝亚吉欧成为水井坊大股东后,着眼于企业长期战略发展需求,在成都邛崃投资建设水井坊邛崃全产业链基地。该项目一期工程已投产,投入高达27.56亿元;二期项目也于24年开工,计划投资40.48亿元。这一系列大手笔投资,彰显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此外,水井坊还专注于深耕长期主义发展方向,如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研究“一号菌群”微生物,确保酒的品质根基;在工厂建设及生产环节上注重环保,通过先进技术节能减排,助力国家碳排放目标的实现。这些举措,体现了水井坊作为外资控股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长远眼光。

水井坊作为白酒行业对外开放的成功案例,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成就,深刻诠释了“以开放促改革”的内涵。它用事实证明了,当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并与本土企业建立共同发展和创新的合作关系时,开放将使各方受益。


本文作者为nc6676。

nc6676

无简介

推荐佳文

警告!请登录后再收藏
您已收藏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