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由南方周末主办的第十七届企业社会责任年会暨成果发布会(下称“责任年会”)在广州举行。
来自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界、学术界等领域的多位代表,围绕“构建可持续领导力”的年度主题,对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焦点议题与前沿趋势展开深度研讨,集中展示与发布企业履责研究、实践等成果,擘画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南方周末报社党委书记、总裁王巍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南方周末报社党委书记、总裁王巍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中国倡导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社会责任、道德责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系统的要求。本届企业责任年会将年度关注定为“构建可持续领导力”,正是希望联合多方力量拆解企业的责任议题,探讨新的解法。“南方周末贯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媒体系统性变革要求,将继续坚守初心,发挥媒体洞察、连接、融合与推动的力量,携手各界伙伴,共同激励社会责任领域的创新,为建设一个更具包容性、可持续性和韧性的美好社会贡献智慧与力量。”
全球议题下的中国观察
国家气候中心原副主任、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
在年度观察环节中,国家气候中心原副主任、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以《全球经济绿色转型与中国企业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进行分享,系统梳理了全球绿色经济的变革趋势,并探讨了中国企业在其中的发展机遇。他为企业出海提供了“新谋略”,即以绿色低碳为底色,以知识、技术和标准为核心,有组织、有体系性系统性出海,把涉“碳”工作做到完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员、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中心主任李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员、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中心主任李丽则分享了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对全球贸易规则发展变革的观察。她认为,贸易是实现SDGs(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力量,而可持续发展规则对贸易和投资带来新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价值链上下游企业共担成本、共享收益,实现共赢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议题,正在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视角,而每一家企业的实践也构成了当下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南方周末研究院副秘书长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孙孝文
在大会上,南方周末研究院副秘书长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孙孝文发布了《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十大观察(2025)》,通过对大量企业的长期跟踪研究,从多个维度对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维度的现状,进行系统呈现。他在报告中指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稳步提升,产品与消费者、责任治理、公平运营等指标表现较好,但经济维度和环境维度平均得分较低。同时,中国企业正处于社会责任发展的十字路口,可持续发展领域出现“全球逆潮”,部分领域出现“内卷式”竞争。
南方周末研究院研究员侯明辉
在随后的年度调研环节中,南方周末研究院研究员侯明辉则解读了南方周末2025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研”的研究成果,并披露了互联网科技、汽车、金融、新能源等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现状。他表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让各行业面临新的履责议题和挑战。
南方周末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研”已开展二十二年,成为业界发起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调研之一。2025年,南方周末对企业社会责任调研进行全新升级,聚焦新时代下政策、市场与公众的多重关注,洞见企业履责新动向。
“可持续”的新质领导力
在责任年会上,南方周末正式揭晓了“2025年度责任先锋”,他们都在各自领域里,推动和引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成果。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主席特别顾问兼北京办公室主任张政伟
第一位是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主席特别顾问兼北京办公室主任张政伟。近年来,张政伟深耕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的制定与推广工作,为可持续信息披露事业鼓与呼。他在大会上表示,气候变化是一场“千年挑战”,ESG则是一场“百年应变”,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而企业的ESG工作要有长期主义思维。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驻华代表刘萌
第二位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驻华代表刘萌。刘萌是专著《责任改变世界:联合国全球契约引领全球企业大变革》的作者,并在多个期刊和报纸发表多篇专文。在活动现场,刘萌介绍,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立25周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企业践行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促进全球商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中国企业在新出海时代如何锻造长期竞争力,提供支持与建议。
“向上竞争”的理解与实践
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智库专家、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吕建中
在当天下午的年度实践环节,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智库专家、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吕建中率先登场,揭晓了年度CSR观察案例。他详细分析了十家知名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所面临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以及带来的思考。这些案例,生动展示了当代中国经济中,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与实践,也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了参照,带来了启发。吕建中指出,可持续商业是让企业找到具韧性、能持久、更兴旺、有尊严的活法之通途。
随后,欧莱雅北亚及中国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朴智鲜、蒙牛集团副总裁李函擎,以及利乐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负责人龙朝阳,先后解读了其所在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的探索与成果。
欧莱雅北亚及中国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朴智鲜
朴智鲜介绍了欧莱雅的可持续发展历程,并分享了集团在“欧莱雅,为明天”(L'Oréal For the Future)中期节点,对发展路线图的优化升级。欧莱雅2024年报显示,集团运营场所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比率达97%;工业场所产生的废弃物已有76%实现回收或再利用。她表示,“欧莱雅,为明天”着重创新及与生态圈紧密合作,运用绿色科学和包装设计创新为消费者带来可持续的产品,联合重要合作伙伴推动可持续消费,携手共创可持续的未来。
蒙牛集团副总裁李函擎
李函擎系统介绍了蒙牛GREEN可持续发展战略,且正以领先的ESG评级持续吸引全球投资者,打造可持续有韧性的全球供应链。“企业应创新可持续模式,吸引全球资本、打造韧性供应链、提升国际形象、创造海外社区福祉,将企业社会责任塑造为可持续的国际竞争优势。”
利乐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负责人龙朝阳
龙朝阳则介绍了利乐推动纸基复合包装回收价值链的构建与实践。他指出,利乐围绕引领可持续包装创新、提升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加速回收分拣转型升级、确保处理产能和技术、推广再生产品应用共五大重点维度践行各项举措,并联动整个价值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不断提升纸基复合包装的资源化利用。其中,利乐称其支持建立了位于厦门的国内第一个低值可回收物自动化分拣中心,进而打造了可复制的厦门回收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系统性的解题思路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委会副主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讲席教授谢丹阳
活动现场,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委会副主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讲席教授谢丹阳以《可持续商业推动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进行分享。他介绍,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通过调研和观察,认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存在人才和标杆两大瓶颈。谢丹阳指出,推动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宏大而紧迫的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需要行业标准,也更需要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
空气侠创办人赵亮
空气侠创办人赵亮发布《汾渭平原地区低碳乡村案例集》。他通过该典型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多元案例,呈现了我国乡村低碳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他认为,乡村地域广阔,能源转型潜力巨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每一个低碳乡村案例背后,正是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在祖国大地上最生动的写照。
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执行会长、科创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张亚龙
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执行会长、科创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张亚龙进行《深圳近零碳地图》成果发布。成果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深圳市公布了四批共113个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在模式、技术、运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实现了多项创新,初步具备了面向国内其他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示范和推广价值。张亚龙强调,上述113个项目中,很大一部分是政府与企业共同推动的,零碳让企业与城市之间形成新的纽带关系,也催生了新的市场竞争模式,助力城市绿色低碳是企业责任所在,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倩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倩则发布了《企业碳中和信息披露质量报告(2020-2024)》。报告显示,2024年企业碳中和信息披露总体质量明显提高,平均得分72.77分,较2023年55.58分增长了30.93%;而从行业角度看,2024年采矿业碳中和信息披露质量最好,得分为105.80分;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得分仅9.79分;而农、林、牧、渔业得分为49.34分,增幅最大,较2023年的29.17分增长了69.14%。她认为,碳中和信息披露,不仅是企业一种防御性的政策应对策略,还可以作为企业进攻性的市场营销策略。
活动结束后,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智库专家还召开了闭门会议,来自学界、业界的多位智库专家,围绕国内外 ESG发展趋势展开深入分析,并针对中心工作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同时,专家们对南方周末“善择-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库建设及应用进行了探讨,为推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事业发展出谋划策。
立足企业社会责任年会这一平台,南方周末每年面向各界寻找值得关注、推荐的年度履责标杆,对一系列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全力投入并取得优异成果的企业深入观察、研究。在本届责任年会上,南方周末正式公布2025“年度责任标杆”名单,从不同维度盘点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的成果,为业界提供富有实效性、创新性的参考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