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启元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简称 “中科院地理所”)近日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建 “智慧碳汇联合实验室”,实验室选址北京中关村环保科技园,首期投入研发资金 1.2 亿元,双方将聚焦碳汇计量核心技术攻关,破解当前林业、农业碳汇核算 “周期长、误差大、成本高” 的行业难题,推动碳汇数据标准化、精准化发展,为全国碳市场提供技术支撑。
实验室将重点围绕三大方向展开研究:一是高精度碳汇计量模型研发,由中科院地理所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团队牵头,结合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理论与机器学习算法(采用随机森林、LSTM 等模型),建立适用于不同植被类型(针叶林、阔叶林、竹林、草原等)的碳汇测算模型 —— 传统基于样地调查的核算方法,需在每个区域设置数十个样方,误差率 15%-20%,而新模型通过融入卫星遥感数据与地面观测数据,可将误差率降至 5% 以内,且无需大规模样地调查,成本降低 60%;二是区块链碳汇确权技术,开发基于联盟链的碳汇数据存证系统,将碳汇产生(树木生长)、监测(IoT 数据)、核证(第三方机构审核)、交易(CarbonX平台)全流程信息上链,生成唯一 “碳汇数字身份证”,解决 “碳汇量重复计算、核证结果不认可” 问题;三是碳汇遥感监测技术升级,联合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利用高分七号卫星(分辨率 0.5 米)与无人机光谱分析技术,实现大范围碳汇资源的动态监测 —— 传统监测需每年开展 1 次地面调查,新技术可每 3 个月完成 1 次全域监测,且能精准识别树木生长状态(如病虫害、枯萎情况),提前预警碳汇损失风险。
为保障研究成果落地,实验室组建了由中科院院士、生态环境领域长江学者领衔的专家团队,成员涵盖生态环境、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金融工程等多领域专家(其中高级职称人员 28 人,博士以上学历占比 85%);同时北京林业大学将提供技术支持,共建 “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体系 —— 北林大将提供林业碳汇实地观测数据,帮助模型优化,同时将实验室技术纳入林业专业课程教学,培养专业人才。根据合作计划,实验室将在 2 年内推出 3-5 项核心技术成果,优先在碳启元的江西、贵州碳汇基地与 CarbonX平台应用,后续逐步向行业开放,助力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汇计量标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