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资本市场对 ESG(环境、社会、治理)表现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华人企业普遍面临 “评价标准不统一、信息披露不规范、国际认可度低” 的发展痛点 —— 多数国际 ESG 评级体系侧重欧美企业经营特点,难以适配华人企业在跨境布局、家族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差异化需求,导致部分华商企业因 ESG 信息披露不达标错失国际合作与融资机会。为破解这一难题、推动华商行业规范化可持续发展,港华商会于 2023 年 10 月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亚洲顶尖 ESG 研究机构,拥有 10 余年 ESG 学术研究经验)、中国 ESG 研究院(国内权威 ESG 智库,参与多项国家 ESG 标准制定)、全球领先评级机构 MSCI(明晟,全球超 90% 的机构投资者采用其 ESG 评级数据)共同牵头制定《全球华商企业 ESG 评级体系》,这是首个针对华人企业经营特性与发展需求的专属 ESG 评价标准,填补了华人企业 ESG 评价领域的空白,为全球华商企业提供清晰、可落地的可持续发展指引。
该 ESG 评级体系以 “适配华商特色、兼顾国际兼容” 为核心原则,构建 “三大维度、12 项二级指标、48 项三级指标” 的评价框架,充分融入华人企业在跨境经营、社会责任、家族治理等方面的独特属性:
• 环境维度(E):聚焦 “低碳转型、资源高效、环境合规” 三大方向,设置 “碳排放管理”“能源与资源效率”“废弃物管理”“环境风险管理” 4 项二级指标。针对不同行业制定差异化标准:高耗能制造企业需披露 Scope 1-3 全链条碳排放数据及年度减排目标(如要求电子制造企业 2025 年前单位产值碳排放下降 20%);服务业企业需重点披露能源使用结构(如商场、酒店的清洁能源占比);金融企业需单独披露 “绿色资产占比”(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规模占总资产比例)。同时,体系创新性纳入 “跨境业务碳足迹管理” 指标,针对华商企业全球布局特点,要求企业披露海外分支机构的碳排放数据及低碳管理措施,帮助企业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国际低碳政策挑战。
• 社会维度(S):围绕 “员工关怀、供应链责任、社区贡献、客户权益” 四大领域,设置 4 项二级指标,突出华人企业 “义利并举” 的传统理念。在 “员工权益保护” 方面,除常规的薪酬福利、职业健康指标外,新增 “跨文化员工融合” 指标(针对华商企业多地域员工结构特点,要求企业建立多语言培训、文化包容管理机制);“供应链社会责任” 指标要求企业建立供应商 ESG 审核机制,优先选择符合华商 ESG 标准的合作伙伴,同时设置 “中小供应商扶持” 加分项(如为中小供应商提供 ESG 培训或账期支持);“社区贡献” 指标将 “华商公益行动参与度”“乡村振兴合作项目” 纳入评价,鼓励企业通过产业帮扶、公益捐赠等方式反哺社会;“客户权益” 指标针对跨境贸易企业,新增 “跨境消费者权益保护” 条款(如多语言售后支持、跨境退换货保障)。
• 治理维度(G):立足华人企业家族经营较多的特点,重点强化 “治理透明、合规经营、战略协同”,设置 “公司治理结构”“股权透明度”“反腐败与伦理”“ESG 战略与披露” 4 项二级指标。“公司治理结构” 指标要求家族企业披露 “家族成员任职情况” 及 “职业经理人选拔机制”,避免家族治理过度集中;“股权透明度” 指标要求企业详细披露关联方持股比例及关联交易流程,防范利益输送;“反腐败与伦理” 指标结合华人企业跨境经营场景,新增 “跨境业务反贿赂合规” 要求(如符合美国《反海外腐败法》、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ESG 战略与披露” 指标要求企业将 ESG 目标纳入中长期发展战略,每年发布符合 GRI(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标准的 ESG 报告,同时鼓励企业通过港华商会 “ESG 信息披露平台” 公开数据,提升信息透明度。
为确保体系科学性与落地性,港华商会联合合作机构开展多轮调研与验证工作:
• 企业深度调研:2023 年 7-9 月,调研团队走访全球 100 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华商企业,包括香港长江集团(多元化跨国企业)、内地华为技术(科技企业)、东南亚李氏制造集团(传统制造企业)、欧洲华人跨境贸易公司等,收集企业 ESG 实践痛点(如中小微企业 ESG 数据采集难、海外分支机构合规管理复杂),调整指标权重与评价标准 —— 例如针对中小微企业,简化部分三级指标的数据披露要求,允许采用 “行业平均数据 + 企业自报数据” 结合的方式;针对跨境企业,提供 “多地域 ESG 合规指南”,帮助企业适配不同国家的 ESG 政策。
• 专家评审优化:邀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ESG 专家、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局官员、内地发改委相关领域研究员、头部企业 ESG 负责人(如腾讯、阿里 ESG 总监)组成评审委员会,对体系框架、指标设置、评分规则进行 3 轮评审。最终确定评级结果采用 “AAA-CCC” 九级评分制,其中 AAA 级为最高等级,且评分标准与 MSCI ESG 评级的 “AA-A” 等级形成部分对标,帮助企业在国际合作中快速证明 ESG 实力。
• 试点企业验证:2023 年 12 月至 2024 年 1 月,选取 50 家会员企业开展试点评级,涵盖制造、金融、贸易、科技等 10 个行业,包括 20 家大型企业、20 家中型企业、10 家中小微企业。试点过程中,港华商会组建 “ESG 辅导小组”,为企业提供免费的指标解读、数据采集指导服务,帮助企业完成首次 ESG 评级。最终 50 家试点企业中,8 家获得 AAA 级、15 家获得 AA 级、20 家获得 A 级,试点企业反馈 “体系指标贴合华商实际,可操作性强”,某电子制造企业通过评级发现供应链碳排放管理漏洞,及时优化海外工厂能源结构,半年内碳排放下降 12%。
为推动体系落地推广,港华商会配套推出 “ESG 赋能三大行动”:
• ESG 培训体系:开设 “华商 ESG 实战训练营”,每月举办 2 期线下培训(香港、深圳、上海三地轮办),同时上线线上课程(涵盖指标解读、数据采集、报告编写、评级申报全流程),2024 年计划培训 1000 家会员企业,培养 2000 名企业 ESG 专业人才。截至 2024 年 3 月,已举办培训 6 期,覆盖企业 300 余家,其中 80% 的参训企业表示 “明确了 ESG 改进方向”。
• 标杆企业评选:发起 “全球华商 ESG 标杆企业评选” 活动,每年评选 “ESG 领军企业”“绿色转型先锋”“社会责任典范” 等类别奖项,获奖企业将纳入港华商会 “ESG 优秀案例库”,通过全球华商峰会、“华商通” 平台等渠道推广经验。2024 年首届评选已收到 120 家企业申报,计划于 6 月全球华商峰会上公布结果。
• 资源对接服务:与渣打银行(香港)、汇丰银行、香港联交所等机构合作,为高评级企业提供专项支持 ——AAA 级企业可优先获得绿色信贷(利率下浮 10%-15%)、香港联交所上市 “ESG 绿色通道”;AA 级及以上企业可入选港华商会 “国际合作推荐名单”,优先对接海外政府项目与跨国企业合作机会。目前已有 5 家 AAA 级会员企业通过商会对接,获得合计 3 亿元绿色信贷,2 家企业成功与欧盟企业达成低碳技术合作。
港华商会 ESG 项目负责人表示,未来 5 年将分三阶段推动《全球华商企业 ESG 评级体系》全球化推广:第一阶段(2024-2025 年)覆盖香港及粤港澳大湾区 1000 家华商企业;第二阶段(2026-2027 年)拓展至东南亚、欧洲、北美等海外华人聚集区,覆盖 3000 家企业;第三阶段(2028 年)实现全球 1 万家华商企业纳入体系评价,推动构建 “标准统一、合作共赢、负责任” 的全球华商 ESG 生态,助力华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凭借可持续发展优势占据先机。
